除此外,还有哲布尊丹巴偷摸的鼓动信众反对新政。
有一件事,引起了赵传薪的注意。
在巴特玛多尔济的描述中,有许多逃旗的牧民。
后世的人,不大明白为什么旗人会反清,以为所有旗人都是养尊处优,所以罪大恶极。
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清廷对旗人的要求,本质上是——既要又要。
八旗制核心是——利出一孔。
八旗不能种地,不能经商,不能做汉人做的一切工作,避免历史上常见的军户平民化,导致战力流失。
这种思维,和明朝时期的传承制军户一样。
所以结果可想而知。
八旗子弟,想要活着,唯一出路是上战场打仗。不打仗时,有职务去当差,没职务就去练武,等待打仗的路上。
但是没职务,没工资,穷文富武,没钱怎么练武?
所以有一部分旗人,什么都不干,就天天闲着。
为何提笼架鸟?
焯,干啥都是罪,那就这个是合法合规的。
清初,旗人的收入根据编制来,有编制的男人有收入,寡妇也有赡养金。
本来清初按3个男丁来定岗和饷银,发展至今,恐怕30个都挡不住,剩下的人怎么办?没办法。
这就是典型的马尔萨斯陷阱,无法克服,无法绕过。
就像京城人,骂人的时候不会攻击嫡系,而是说:焯你大爷的。
大爷是伯父,父亲的兄长。
家族中,爷爷退休,编制就要传给大伯,其余没编,一大家子都靠大伯度日,大伯就是家庭顶梁柱。
所以骂这个更有力度。
放垦,一开始是清廷允许草原当地王公自己放垦。
其实清廷放垦,和王公贵族放垦,对牧民的伤害都是一样的。
现在反对新政,只不过是因为清廷将银子拿走了,王公贵族开始和牧民同仇敌忾罢了。
没了草场,便开始有牧民离开驻地。
在清廷律法中,旗人离开驻地就算逃旗,就是犯法。
哲布尊丹巴有时候会让巴特玛多尔济处理这些事,逃旗的人多了,也会影响沙比衙门和哲布尊丹巴的布施利益,所以他对这类逃旗的人手段十分残忍。
现在胪滨府没人逃旗,因为大家都能吃饱饭,所以他一直没有重视这件事。
他转动脑筋,思考了许多对策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《清末的法师》 最新章节第962章 活阎罗赵传薪,网址:https://www.bqgbi.net/265_265883/963_6.html